爱狗常见皮肤病_皮肤病 【2010-09-20 17:01:40】
年轻犬只浅表痂皮性葡萄球菌脓皮症
新生犬偶然可见一种病灶多分布于四肢,偶尔呈全身性(躯干及脸部)的痂皮性皮肤炎。在同胎小狗中常有几只出现此一症状,且逐渐扩散感染。目前并未确定此病是否以接触方式传染;因有痂皮形成的症状,且霉菌培养的结果的多变性,故本病需与皮霉菌症、毛囊虫症及角化异常症作鉴别诊断。治疗上常使用全身性的抗生素以解除病征,同时辅以局部疗法加以改善。
以下是治疗葡萄球菌脓皮症常用的抗生素及其剂量:

Amoxicillintrihydratewithclavulanatepotassium 14-22mg/kg,BID                   
Lincomycin                 22mg/kg,BID
Clindamycin               5.5-11.0mg/kg,BID
Trimethoprim-sulfadiazineor
trimethopirmsulfamethoxizole20-30mg/kg,BID
Ormetoprim-sulfadimethoxine      28mg/kg,daily
Erythromycin             10-15mg/kg,TID
Cephadroxil              22mg/kg,BID

皮肤酵母菌感染症
Malasseziapachydermatis是一种与外耳炎关系密切的酵母菌,亦为一种伺机性病原。本病常见于极度潮湿或非干燥型气候地区,并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继发症状:这项了解有助于本病的控制。
使酵母菌易于增殖的环境因子包括蜡或油脂的产生、潮湿及表皮屏障的破坏,继发于搔痒性皮肤炎(如过敏性皮肤炎)的油腻皮肤症即是最好的例子。另外,研究显示细菌培养过程中,葡萄球菌的存在有助于Malassezia菌落的生长。诸多原发性疾病再加上动物皮毛油腻的状态对本病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发病症状
皮肤性酵母菌症常被其原发性疾病或其它类似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在患有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食因性或吸入性过敏皮肤炎―的动物身上常可发现这种酵母菌,但本病也可能与其它疾病并发,如代谢不良或内分泌失调的动物。在某些品种(如西高地白□),角化不全症便是继发本病的原因之一。除了西高地白梗,好发此病的品种尚有巴吉度犬、可卡犬、贵宾犬、玛尔济斯、澳洲梗及喜乐蒂。

细菌性脓皮症的临床症状与本病十分相似,常造成误诊,因此需详加鉴别;若病因为Malassezia,患病动物必然对抗生素治疗毫无反应―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临床表现上,皮肤炎的发生可能是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本病的特征是在以葡萄糖皮质素治疗搔痒症时,使用标准抗发炎剂量往往效果不佳。其临床症状多与犬疥癣症及食物过敏极为相似。本病的病变具多种型态,较常发现的是皮肤红肿并伴随鳞屑及油腻皮肤症的发生。鳞屑常为特征性斑块状,颜色由灰色到白色不等;分布的区域为脸部、耳翼、头部、腹部及四肢。在动物并发细菌性脓皮症时,偶尔可见丘疹性皮肤炎。
诊断治疗
这种病的诊断多仰赖自表皮取样作细胞学检查;若动物的皮肤十分油腻,最好是用干燥的刮刀或小刀来搜集病材。某些动物的病变为极干燥的痂皮,使采样较为困难;这时可以用棉子油软化痂皮,以利病材的取得。另外,也可利用醋酸胶带来黏取痂皮或鳞屑。
治疗处理上,只需要以含抗菌成分如chlorhexidine、ethyllactate或benoylperoxide的洗毛精(注:建议含chlorhexidinediacetate成分,福德士仙波)进行药浴即可。
湿疹
皮肤表层之炎症,称之,有湿性,干性,急性和慢性之分
病因
1.湿润:雨中行走,犬频频洗澡,持久下痢(湿疹发于肛围),慢性鼻溢液(湿疹发于鼻孔部)

2.污垢蓄积:发汗及污垢物蓄积而分解
3.物理刺激:冰雪,冻伤,高热,日光直射
4.昆虫寄生或刺激:蚊,蚤,虱

5.化学刺激:不良肥皂,汞软膏,石碳酸,石油
6.消化系统病:胃肠病引发湿疹,概因异常发酵产物之吸收
7.皮肤薄弱:年幼被毛交换期,犬过实过肥,慢性病
8.内分泌扰乱:性线分泌减少,则皮脂分泌减少,被毛干燥。G丸发育不良,或肿瘤
9.过敏性
10.内寄生虫
症状:急性者三四星期痊愈,慢性者久不愈。原因为体外因素预后良好,体内因素则预后不良本病易再发,尤其营养不良的动物。
疥癣
本虫寄生皮肤时,会在真皮层穿孔造成皮肤隧道。每日可穿孔2-3mm在真皮内寄生,吸取淋巴液及皮肤细胞,造成严重搔痒和皮肤抓伤,结果致使皮肤发炎。被寄生部位被毛脱落变稀疏,皮肤变厚,曲皱并盖覆许多皮屑。
狗较易发生于后脚关节部,肘部,口唇和毛根部。严重时可致宿主消瘦甚至死亡。

犬疥癣虫症(CanineScabies)
患部最初出现于患犬的耳朵外缘、肘及后踝关节,再逐渐扩及全身;患部会脱毛、结痂、剧痒。常因搔痒而继发细菌感染,以致化脓、恶臭等情形,但如悉心自持续治疗,均可控制而痊愈。犬穿孔`虫,寄生于真皮内,传染力特别强,由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此虫偶而会叮咬人类引起剧痒,但不寄生。
毛囊虫
寄生在动物的毛囊或皮脂腺内狗在年幼时易感染此病,短毛,营养不良,患有消耗性疾病,尤其是犬瘟热,或过度洗澡尤其是使用碱性肥皂。在健康的年狗皮肤也可发现此虫。所以此症是当某种因素共同存在下,才会出现病症。

危害:毛囊虫侵入毛囊及皮脂腺寄生引起慢性发炎,而使上皮增生变厚,并脱毛,当细菌二次感染时,便造成皮肤长脓疱或脓疮。往往由于毒血症或消瘦而造成死亡。
毛囊虫症(Demodicosis)
通常在健康的皮肤,即有少量毛囊虫存在,当犬只体弱或免疫不全时,该虫即大量繁殖,侵占毛囊,而造成脱毛。如再受细菌受染,则恶化为毛囊炎、脓皮症等。

较轻的秃毛型,多发于脸部及嘴角,大都可治疗;如病情恶化,则延及全身成为顽固的皮肤炎,并会发出恶臭。
皮霉菌症
皮霉菌症是由霉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表皮的角质层及毛囊。最常引起本症的霉菌属为Microsporum及Trichophyton;在犬及猫
Microaporumcanis是引起皮霉菌的头号原凶。虽然接触带有霉菌孢子的节肢动物可能导致感染,但体内正常的防御机制常会预防感染成立。有几项因素参与这个过程:新生或年幼动物的免疫机制常与感染的敏感度有关。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感染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患犬,其免疫力与病原侵害性常呈现平衡状态。若免疫机制受到抑制,则必会造成感染或其它慢性的持续性疾病;猫白血病(FeLV)、猫艾滋病(免疫不全,FIV)感染或慢性、肿瘤或持续使用类固醇治疗都是造成免疫抑制的原因。
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依宿主的免疫反应强弱而定;典型病变是圆形区域性的脱毛,皮肤出现红斑或鳞片样。尽管所谓的钱癣可能由皮霉菌造成,但实际上大多与细菌性脓皮症有关。
皮霉菌症常造成毛囊炎,且与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及毛囊虫症为造成短毛狗发生丘疹性皮肤炎的三大主因之一。毛囊炎又可能演变为疖疮病而造成纤维性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炎。瘢痕性脱毛可能是深层发炎及毛囊受损的讯号。结节性皮肤炎则可见于秃疮癣患犬,或患有伪足菌肿瘤性皮肤炎及Majochii氏肉芽肿的猫。感染皮霉菌症的猫,其病变更为多变,且搔痒症状比犬更严重,这可能是造成自体持续性重复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主因。本病症状常与过敏性皮肤炎混淆,故常出现误诊。
本病的最佳诊断方法是作霉菌培养试验;将病灶区边缘的鳞屑或毛发接种于培养基,约3到15天后出现阳性反应,但有些霉菌生长速度比较慢(如Trichopytonspp.)。在比较培养基颜色变化的同时,绝不可忽略菌落的型态与其它特征。若培养时间过久,常会因腐生性霉菌的生长或菌落彼此覆盖而造成伪阳性的结果。伍氏灯(Wood’slamp)常用于霉菌检查,但因可信度不高故不建议其为确诊依据。对于一些皮肤病变培养为阴性,但仍强烈怀疑皮霉病例、或某些难以辨别的结节性皮肤炎病例,建议采生检进行皮肤组织学检查。针对无症状的带原者、症状不明显或重新进行霉菌培养评估的病例,使用MacKenziebursh技术检验,常有不错的诊断结果--使用一只无菌的牙刷,在动物身上来回刷几次之后轻轻压在培养基上进行霉菌培养。

治疗方法
对于正在发生的感染症状,给予全身性疗法应较为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成犬其周期性脓皮症的症状可能因其它并发疾病的痊愈而消失。虽然局部疗法常用于感染皮肤的辅助治疗,但一般来说其效果仍较有限:因局部涂抹无法深入有感染原生长的深层毛囊,涂抹时也不易区别病灶的范围。硫磺石灰(Limesulfur)是比较有效的局部涂抹剂,含Miconazolenitrite的洗毛精亦可用于患犬的辅助治疗。另外,绝不可忽视本病在人畜共通传染病上的意义。
传统的全身性疗法是使用griseofulvin,这是一种能与角质完美结合或沈积在角质细胞中的霉菌制菌剂。其剂量依动物重量或配方而有不同(有些会加强吸收效果,而增加PEG(poly-etheleneglycol)的比例)。
一般来说,小体型动物的建议剂量是每天每公斤25~50mg;迷你体型的剂量则减至5~10mg。每天可分2次给予,给药时应与含油脂的食物共同喂食以增加吸收效果。因griseofulvin具有致畸胎性,不可用于怀孕期的母畜;其它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尚有呕吐、下痢及食欲不振。本药若使用于FIV阳性的猫,常会发生致命的不可逆骨髓抑制反应;因此,若要让猫使用本药,应详细进行FIV及FeLV检测,并每天监视药物反应。若能改用其它药物,则建议更换处方。
Ketoconazle可考虑用于犬,但因对猫的副作用较大则不建议使用于猫。本药为一种imidazole药物,建议剂量是5mg/kg、一天两次或10mg/kg一天一次。使用期间应避免给予制酸剂或H2阻断剂,同时建议与肉类共同喂食以促进药物吸收。本药的副作用是无食欲及精神沈郁。低剂量使用可舒缓部份症状;但若出现全身不适应的状况则应立即监测肝指数。本药对部份皮霉菌症病例治疗效果有限。
Itraconazole属于triazole类,价格高于ketoconazole,但动物反应较佳。与griseofulvin比较,本药所需的治疗时间较短,且对动物更安全。与ketoconazole一样,具肝毒性;高剂量时则具有致畸胎性。
本药的剂型通常为每颗100mg的胶囊,但容易分装,因此适用于小动物治疗。剂量是10mg/kg每天一次;有些报告认为降至2.5mg/kg或5.0mg/kg也一样有效。
Terbinafine是最新的全身性抗霉菌药,并且比itraconazole、ketoconazole更安全。
用法是10~30mg/kg,一天一次;治疗原则与其它抗霉菌药物相同。
Terbinafine有肝毒性,若需长期使用(如6至8周以上),则需密切监控ALT与SAP值。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呕吐、无食欲、嗜睡,但血检值正常。Terbinafine可作为另一种全身性抗霉菌的治疗选择。(注:除口服药物使用外,建议配合使用含chlorhexidinediacetate成分建盈公司福德士仙波作为全身清洁洗剂)
目前已有霉菌疫苗的商品,虽有时无法完全消除感染,但能改善皮霉菌引起的皮肤病变;同时,对减少环境病原对动物的影响也有不少帮助。
皮霉菌症
皮霉菌症是由霉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表皮的角质层及毛囊。最常引起本症的霉菌属为Microsporum及Trichophyton;
在犬及猫,Microaporumcanis是引起皮霉菌的头号原凶。虽然接触带有霉菌孢子的节肢动物可能导致感染,但体内正常的防御机制常会预防感染成立。有几项因素参与这个过程:新生或年幼动物的免疫机制常与感染的敏感度有关。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感染过程是相当重要的。
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患犬,其免疫力与病原侵害性常呈现平衡状态。若免疫机制受到抑制,则必会造成感染或其它慢性的持续性疾病;猫白血病(FeLV)、猫艾滋病(免疫不全,FIV)感染或慢性、肿瘤或持续使用类固醇治疗都是造成免疫抑制的原因。
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依宿主的免疫反应强弱而定;典型病变是圆形区域性的脱毛,皮肤出现红斑或鳞片样。尽管所谓的钱癣可能由皮霉菌造成,但实际上大多与细菌性脓皮症有关。
皮霉菌症常造成毛囊炎,且与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及毛囊虫症为造成短毛狗发生丘疹性皮肤炎的三大主因之一。毛囊炎又可能演变为疖疮病而造成纤维性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炎。瘢痕性脱毛可能是深层发炎及毛囊受损的讯号。结节性皮肤炎则可见于秃疮癣患犬,或患有伪足菌肿瘤性皮肤炎及Majochii氏肉芽肿的猫。
感染皮霉菌症的猫,其病变更为多变,且搔痒症状比犬更严重,这可能是造成自体持续性重复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主因。本病症状常与过敏性皮肤炎混淆,故常出现误诊。
 本病的最佳诊断方法是作霉菌培养试验;将病灶区边缘的鳞屑或毛发接种于培养基,约3到15天后出现阳性反应,但有些霉菌生长速度比较慢(如Trichopytonspp.)。
在比较培养基颜色变化的同时,绝不可忽略菌落的型态与其它特征。若培养时间过久,常会因腐生性霉菌的生长或菌落彼此覆盖而造成伪阳性的结果。伍氏灯(Wood’slamp)常用于霉菌检查,但因可信度不高故不建议其为确诊依据。
对于一些皮肤病变培养为阴性,但仍强烈怀疑皮霉病例、或某些难以辨别的结节性皮肤炎病例,建议采生检进行皮肤组织学检查。针对无症状的带原者、症状不明显或重新进行霉菌培养评估的病例,使用MacKenziebursh技术检验,常有不错的诊断结果--使用一只无菌的牙刷,在动物身上来回刷几次之后轻轻压在培养基上进行霉菌培养。

治   疗
对于正在发生的感染症状,给予全身性疗法应较为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成犬其周期性脓皮症的症状可能因其它并发疾病的痊愈而消失。虽然局部疗法常用于感染皮肤的辅助治疗,但一般来说其效果仍较有限:因局部涂抹无法深入有感染原生长的深层毛囊,涂抹时也不易区别病灶的范围。硫磺石灰(Limesulfur)是比较有效的局部涂抹剂,含Miconazolenitrite的洗毛精亦可用于患犬的辅助治疗。另外,绝不可忽视本病在人畜共通传染病上的意义。
传统的全身性疗法是使用griseofulvin,这是一种能与角质完美结合或沈积在角质细胞中的霉菌制菌剂。其剂量依动物重量或配方而有不同(有些会加强吸收效果,而增加PEG(poly-etheleneglycol)的比例)。
一般来说,小体型动物的建议剂量是每天每公斤25~50mg;迷你体型的剂量则减至5~10mg。每天可分2次给予,给药时应与含油脂的食物共同喂食以增加吸收效果。因griseofulvin具有致畸胎性,不可用于怀孕期的母畜;其它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尚有呕吐、下痢及食欲不振。本药若使用于FIV阳性的猫,常会发生致命的不可逆骨髓抑制反应;因此,若要让猫使用本药,应详细进行FIV及FeLV检测,并每天监视药物反应。若能改用其它药物,则建议更换处方。
Ketoconazle可考虑用于犬,但因对猫的副作用较大则不建议使用于猫。本药为一种imidazole药物,建议剂量是5mg/kg、一天两次或10mg/kg一天一次。使用期间应避免给予制酸剂或H2阻断剂,同时建议与肉类共同喂食以促进药物吸收。本药的副作用是无食欲及精神沈郁。低剂量使用可舒缓部份症状;但若出现全身不适应的状况则应立即监测肝指数。本药对部份皮霉菌症病例治疗效果有限。
Itraconazole属于triazole类,价格高于ketoconazole,但动物反应较佳。与griseofulvin比较,本药所需的治疗时间较短,且对动物更安全。
与ketoconazole一样,具肝毒性;高剂量时则具有致畸胎性。本药的剂型通常为每颗100mg的胶囊,但容易分装,因此适用于小动物治疗。剂量是10mg/kg每天一次;有些报告认为降至2.5mg/kg或5.0mg/kg也一样有效。
Terbinafine是最新的全身性抗霉菌药,并且比itraconazole、ketoconazole更安全。用法是10~30mg/kg,一天一次;治疗原则与其它抗霉菌药物相同。Terbinafine有肝毒性,若需长期使用(如6至8周以上),则需密切监控ALT与SAP值。
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呕吐、无食欲、嗜睡,但血检值正常。Terbinafine可作为另一种全身性抗霉菌的治疗选择。(注:除口服药物使用外,建议配合使用含chlorhexidinediacetate成分建盈公司福德士仙波作为全身清洁洗剂)
目前已有霉菌疫苗的商品,虽有时无法完全消除感染,但能改善皮霉菌引起的皮肤病变;同时,对减少环境病原对动物的影响也有不少帮助。

其它感染
脓疱病
脓疱病由葡萄球菌引起,常见于性成熟前的年轻犬只。此病与其它葡萄球菌性脓皮症不同之处,在于脓疱病很少继发自其它疾病;卫生不佳、营养不良、寄生虫症、全身性感染、及其它衰弱性疾病可能与本病有关。患犬出现于腹部无毛区的脓疱为其典型病变,通常可轻易地治疗痊愈;脓疱常为大型、浅层且不涉及毛囊。一旦破裂,常会有由组织碎屑组成蜂蜜色的痂皮。
在临床处理上,只需要以含抗菌成分如chlorhexidine(注:建议含chlorhexidinediacetate的建盈公司福德士仙波洗毛精)、ethyllactate或benoylperoxide的洗毛精进行药浴即可。若要给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最好选择第一线的药物。

狗狗常见的皮肤病
[皮肤疾病]脓皮症、皮霉菌症及其它感染脓皮症发生脓皮症之相关因子
一般来说,犬脓皮症多为继发性。
引起发病或周期性发生的原因众多,包括:1)细菌或病原特性;2)影响动物皮肤保护机制或降低免疫力的潜在或相关因素;3)宿主本身的免疫反应能力不足或缺乏。其中,找出发病的潜在病因是治疗的焦点,这是疾病诊断的考量重点。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细菌本身的特性,调整宿主反应的价值也很低;因此即使某些疾病的潜在病因诊断非常困难,但这仍是目前相当值得努力的重点。
在美国东南方,搔痒症、过敏性皮肤炎是十分普遍的相关疾病。过敏性皮肤炎、跳蚤过敏、食物过敏及接触性药物过敏皆有报告;再加上毛发长度、油腻程度、鳞屑或痂皮形成程度及动物习惯等,便会使病情更为复杂。另外,必须一并列入考虑的疾病还有:外寄生虫感染(毛囊虫、疥癣虫、恙虫及跳蚤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或性荷尔蒙紊乱,代谢异常(角化功能不良、原发性皮脂漏皮肤炎)毛囊发育不全及免疫系统问题。
犬只发生周期性脓皮症的最主要前置因子是葡萄糖皮质素的不当使用,特别是长期投药或使用长效剂型。若不能彻底处理潜在疾病或对症状作正确的诊断,常会出现治疗无效的结果;这种状况最常出现在慢性或周期性脓皮症的病例身上。
细菌性脓皮症相关病变的鉴别
发病病变病变迹象
脓疱“Motheaten”型脱毛
丘疹表皮有项圈形瘢痕
红斑发炎后色素沉着症
病变分布:
腋窝及鼠蹊部,四肢(特别是承受较大压力的部位),尾巴末梢及鼻部四周与脓皮症病变相关的被毛变化

短毛狗:病发病状丘疹(毛囊炎)结节(毛囊炎/疖疮病)后续病状多发局部性脱毛
长毛狗:病发病状脓疱/丘疹、红斑后续病状色素沉着之红斑、项圈形瘢痕
相关病因
脓疱形成原因:葡萄球菌、叶状天疱疮、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非化脓性嗜酸性脓疱病等。
丘疹形成原因:毛囊炎、细菌(葡萄球菌)、霉菌(皮霉菌症)、寄生虫(毛囊虫症)、跳蚤过敏性皮肤炎、食物过敏症、接触性皮肤炎(过敏/刺激)、疥癣症、皮肤药物反应(多型性红斑)、叶状天疱疮、皮肤性酵母菌症(malassezia)等。
最普遍的潜在病因
搔痒性脓皮症、吸入性过敏皮肤炎、跳蚤过敏症、食物过敏症、疥癣症、甲状腺机能不足、原发性毛囊病、非搔痒性脓皮症毛囊虫症、库兴氏症(Cushing’ssyndrome)、角化异常(原发或继发性)与脓皮症复发相关的内分泌问题
包括有甲状腺机能不足、医源性葡萄糖皮质素过多症、荷尔蒙制造不平衡、动情素过多等。
脓皮症的诊断程序
所有怀疑为细菌性脓皮症的病例,皆需做皮肤采样以检查是否感染外寄生虫(如毛囊虫);怀疑为malassezia感染,亦需在皮肤采样上找到酵母菌存在的证据。若有脓汁,则需小心以玻片搜集、染色后镜检。如果怀疑为浅层性脓皮症,便不一定要做细菌培养;但若怀疑是深层感染则一定要做。进行细菌培养时绝对不可忽略药物敏感性试验,而脓汁样本最好采自尚未破裂的脓疱或血水泡。对于感染周期性(或已具抗药性)脓皮症之患者,采生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有其必要。
治疗方法
本病需同时处理潜在病因及给予全身性抗生素。选择用来治疗犬脓皮症的抗生素,其抗菌(抑菌或杀菌)范围一定要包括金黄葡萄球菌。若病患有免疫功能不良的病史或情况,也必须给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绝对不可使用的抗生素包括:
penicillin、ampicillin、amoxicillin、tetracycline及未与trimethoprim并用之磺胺剂类。给药时应依照体重给予足够的剂量,而用药期至少需要21至30天,或是至复诊前10天为止;适当的剂量也可能造成不同的药物反应,以enrofloxacin而言,2.5mg/kg的剂量仅能部份控制葡萄球菌性脓皮症,但若改以5mg/kg治疗则可得到相当良好的结果。
动物若有化脓性肉芽肿(舔舐性皮肤炎)的症状,则必须持续使用抗生素4到6个月以上。若动物对使用中的抗生素反应良好,则不要随意变换抗生素的种类。特别要注意的是,动物对药物的反应―而非细菌培养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另外亦需多加注意细菌抗药性的问题。
与抗生素治疗有关的问题
若能确实分辨与脓皮症症状相似的非细菌性问题,细菌性脓皮症的药物反应常是可预期的。同时存在的其它疾病常会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但最有可能的是对复发率及发病间隔产生戏剧性的影响。
一旦停止使用抗生素,脓皮症可能于几天内再度复发。以往的用药纪录(特别是抗生素)、病程长短及治疗方式皆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参考皮肤病的临床数据,第一线药物(如lincomycin、clindamycin、clavuanicacid及加强型的amoxicillin、sulfas等)对于治疗复发的脓皮症效果相当有限。
近来,即使是使用第二线药物或强效型药物(如cephalosporins),还是有发生周期性脓皮症的报告。如此,要找出另一种抗生素疗法可说相当困难;因为cephalosporins常是在无法有效确定病原状况下的第一选择,若连cephalosporin亦无法有效抑制脓皮症,则剩下的药物选择将极为有限。目前,若使用cephalexin无效,常改用enrofloxacin,有效剂量为5mg/kg,一天一次。
早期解决脓皮症的复发
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作为犬慢性周期性脓皮症诊断的评量因素:
1.是否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
2.给药剂量与方式是否适当?
3.是否在治疗期间再度评估病况以决定停药时间?
4.抗生素治疗使用持续时间是否足够?
5.是否需要做皮肤采样检查?
6.动物是否出现搔痒症状;或在脓皮症痊愈之后仍持续出现搔痒症状?

这种病例的临床处理有几项重点:首先,必须获得详细的病史及进行完整的临床检查,作为鉴别诊断的有效依据,并依其建立诊断计划,逐一确定潜在病因或脓皮症的临床症状。其次是建立治疗计划,处理潜在或原发的疾病、或解决目前的感染问题。最后尝试在能有效控制原发疾病的之前,降低脓皮症的复发
治疗犬脓皮症之常用抗生素
下列为一些用于治疗犬只脓皮症时较常用的抗生素:

用于初次发病患犬
Amoxicillintrihydratewithclavulanatepotassium 14-22mg/kg,BID
Lincomycin                  22mg/kg,BID
Trimethoprim-sulfadiazineor
trimethopirmsulfamethoxizole     20-30mg/kgSID-BID
Erythromycin             10-15mg/kg,TID

用于重复、周期性感染或具抗药性之脓皮症患犬
Ormetoprim-sulfadimethoxine    28mg/kg,SID
Cephalosporins22mg/kg,TID
Cephalexin 33mg/kg,BID
Cephradine          22-33mg/kg,BID            
Cephradroxil          22mg/kg,BID
Clindamycin           5.5-11.0mg/kg,BID
Oxacillin                 22mg/kg,TID
Enrofloxacin
Superficialpyoderma           5mg/kg,SID-BID
Deeppyoderma/otitis           10-20mg/kg,SID

Orbifloxacin                2.5-7.5mg/kg,BID
Marbofloxacin               2.5mg/kg,BID
Ciprofloxacin                5.0-20.0mg/kg,BID
当施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进一步采取更详尽确实的诊断,并努力找出潜在的病因或并发的疾病。当进行细菌培养出现多种细菌的混合菌落,建议把葡萄球菌列入治疗项目,因为有些机会性病原会利用葡萄球菌创造的环境来生长。

为了要治疗慢性复发的病例,常建议采取联合疗法或更进步的技术,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间断疗法、次抑制性抗生素疗法及免疫疗法。虽然多数患犬能承受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但对畜主来说却是相当大的经济压力;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常造成胃肠不适或malassezia感染的发生,这些都要考虑间断疗法是一种另类的长期抗生素疗法,比方:以用药一周、停药两周的方式推衍进行给药。
如此可以降低脓皮症复发的可能性或适当地控制脓皮症,使其不致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enrofloxacin就是一种用于长间隔间断疗法的抗生素。
另一种方法―次抑制性抗生素疗法,则是采取长期进行每天不同剂量、使用频率的抗生素疗程;比如每天使用低剂量的cephalexin。
与抗生素治疗有关的考虑因素:
1.适当的诊断。
2.找出潜在或并发的疾病。
3.抗生素的选择。
4.正确而适当的剂量。
5.用药频率。
6.疗程长短。
免疫疗法对大多数的病例并无明显效果。此法通常被当作最后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免疫调节药物:
Levamisole               2.2mg/kgTID
Thiabendazole(Mintezol)          5-10mg/kg.TID
Nizoral                10-15mg/kgSID
Cimetadine                6-8mg/kgTID
Hydroxyzine               2.2mg/kgBID

StaphPhageLysate和Immunoregulin是两种最常使用的药物。前者源自葡萄球菌,较具专一性
后者是一种细菌的细胞抗原(Propioni-bacteriumacnes),产生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何这两种药如此有效?大部份脓皮症的患犬其免疫反应仍能正常运作可能是原因之一。
 用药方法:大多采取皮下注射0.5ml、每周两次(或每3~4天一次),持续10至18天后,将次数减低至每2至4周注射一次做维持治疗(通常是采取每14~21天注射0.75~1.0ml)。若患犬体重超过25至30公斤,则剂量可能要提高到1.0~2.0ml。
周期性脓皮症的其它疗法
固定清洗患犬亦是控制慢性脓皮症的方法之一;通常建议使用含chlorhexidine(注:建议使用含chlorhexidinediacetate建盈公司福德士仙波,兼具杀菌、清洁、润丝功能)、benzoylperoxide及ethyllactate的洗毛精。选择适当的洗毛精常需依赖经验、或依动物品种、皮肤干燥程度而定,因此有时也会建议使用保湿型的洗毛精。含强力去油腻成分(如tar)的洗毛精则颇适用于较易油腻的品种,如可卡犬。每周固定清洗患犬可有效避免或延缓脓皮症的复发。
在慢性脓皮症的治疗上,避免使用葡萄糖皮质素是相当重要的概念;同时,建议对患有过敏症的犬只,局部或全身使用非固醇类药物。必需脂肪酸及抗组织胺药物亦不可少;在某些病例,即使治疗搔痒的效果并不显着,仍建议持续给予上述药物。

去我的家园踩踩吧!!回复帖子我顶0我踩0返回金毛犬俱乐部楼主的其它帖子


网站首页 | 招标公告 | 行业新闻 | 生产厂家 | 经营公司 | 医院 | 产品中心 | 产品专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医疗耗材 浙ICP证 18025160号